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岳学军作皇冠新体育app2014-2015学年就业工作总结
(图片由企划中心高雪松提供)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志们、同学们:
按照学校的安排,我就2014-2015学年就业工作作总结汇报。
一、就业工作简要回顾
皇冠新体育app始终坚持“为学生负责、为家长负责、为行业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国家负责”的办学理念,把学生就业工作作为民生工程来抓。过去的一年里,就业工作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迎接教育部全国高校就业总结宣传工作为契机,深入推进大部制和二级管理,全面提高指导服务和管理水平。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悉心指导和支持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全面推进。
(一)顺利完成教育部2015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2015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的通知》精神,今年1月,我校申报了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经省教育厅推荐,教育部组织第三方社会调查,5月25日教育部专家组进校实地调研,我校就业工作得到了专家组的高度好评,顺利入选“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典型经验高校”(统称50强)。
专家组在进校调研后反馈:“皇冠新体育app作为参评中为数不多的民办高校,应鼓励学校的就业工作争创典型。”
专家组认为,“学校的主要经验与特色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坚持‘学产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三层次递进式’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新格局。二是学校充分利用行业资源优势,与企业密切融合,建设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设置与行业结合密切,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实习实践环境。”
专家组组长表示,皇冠新体育app就业工作在全国民办高校中是一面旗帜,期待能够挑起这面大旗。
入选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是对我校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的高度认可,也对今后就业创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积极推进大部制和就业工作二级管理
认真落实学校大部制运行机制,学工部将招生、就业、学生工作全面融合,实行统一计划、统一部署,合力推进就业工作。逐步实行管理重心下移,确立各学院在就业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校就业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能和指导作用,全面统筹、协调各学院开展就业工作;实行“一横一纵”联动机制:横向,就业与各专业的专业设置、招生、培养挂钩;纵向,加强两级管理,调整完善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机构,落实“一把手”工程,明确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保障就业的工作思路,着力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逐步形成就业关怀体系,全员参与,齐抓共管。
(三)就业教育指导工作日趋完善
加强就业创业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根据学生特点,调整教学方式,实行课堂讲授、社会实践及小班辅导相结合。调整教学内容,着重加强专业职业发展需求和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教学,加大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内容的比重。开展教学研讨,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职业生涯兴趣与就业创业激情。
建立就业创业导师制,一对一开展就业创业指导。针对学生专业性强、比较个性化以及少数学生能力较弱的实际,2014年,实行了就业创业导师制,旨在开展个性化指导。现已聘任数十名行业专家、优秀校友、职业经理人、企业HR为就业创业导师,定期为学生开展一对一的就业创业指导。
多渠道开展就业形势和就业方式的宣传推广。根据国家就业形势和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结合我校学生实际,针对考研、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西部计划等国家各类就业项目和升学方式,通过讲座、报告、座谈会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宣传,使毕业生能提早做好思想准备。继《路在脚下》就业典型事迹材料后,又编印了《吉动学子》《吉动学子·创业篇》优秀毕业生名录及事迹材料,作为就业课程案例,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择业观念。
(四)就业服务多措并举,质量提高
积极拓宽就业市场。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组织走访了华北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西南地区等10个省21个城市的百余家企业,新建就业基地近百家。
举办多场次校园招聘会。为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搭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面对面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在各部门、各单位的支持配合与共同努力下,本学年,共举办了26场专场宣讲会,为2015届毕业生带来近1500余个岗位,现场参加人次达4500余人次。召开了2015届毕业生大型校园招聘会,共计组织275家用人单位现场招聘,提供岗位4800余个,涵盖了学校所有专业及专业方向。此外,组织毕业生参加了省、市人才中心大学生专场招聘会以及东师联盟、吉林大学、吉林省就业指导中心等组织的专场招聘会,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组团应聘。
建立和完善立体化信息平台,实现就业信息服务全覆盖。将就业创业工作纳入校园信息化建设,统一管理,分工维护。通过学校的全媒体平台,全年为学生提供招聘岗位5000余个。
扎实开展毕业生特殊群体的关爱和帮扶工作。在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稳定率的同时,特别关注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学院院长带头,全体教工参与,联系用人单位,开展一对一帮扶。通过帮扶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五)强化创业实践,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2014年,学校举办了第三届创新创业大赛,评选出的16个项目全部推荐参加吉林省“梦想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有两支队伍分别获得一、三等奖,并取得“大创梦城”创业的入园资格。
2015年举办了第四届创业大赛,共有17个项目参赛,评选出10个优秀项目。推选了13个项目参加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中国创翼”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目前已有9个项目通过初赛。
本学年,全校共举办了34场就业创业活动、5场系列讲座、4次企业家论坛。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不同时段,都能够参加到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六)切实做好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跟踪调查
利用2015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及专场宣讲会的时机,组织召开校企交流会;通过实地走访,电话网络沟通等方式回访大量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开展就业市场调研和2004-2014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研,撰写了《就业市场调研报告》和《皇冠新体育app2004-2014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研报告》,对就业市场的需求情况、毕业生综合素质要求情况、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将进一步论证后做相应的反馈。
应当说,学校就业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在校领导的正确决策和指导下,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
二、主要体会和主要问题
回顾学校的就业工作,有以下几点主要体会:
(一)学校特色鲜明的文化传统是做好就业工作的灵魂和先导
学校校训精神、“创新、创业”文化内涵、“五个负责”理念以及“决不能让我们的学生一毕业就失业”、“实现四年大学学习为今后四十年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等工作理念为就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二)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关键
本次就业50强第三方调查中,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在工作实践中知识更新及创新能力的满意度”在60所调研高校中排名第二,充分说明了我校人才培养的绝对优势。
(三)全员、全程化指导服务是保障
在就业50强第三方调查中,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在单位工作的稳定程度”、“就业服务工作整体水平”三项满意度均名列前茅,这也说明了我校在全员参与的就业指导工作方面是卓有成效的。
(四)基层创新是基础
学校就业工作取得成效,也得益于各学院在工作方面的努力创新,如在招聘会期间展示大创成果,利用远程视频系统与省外公司视频面试,联合行业协会、招聘门户网站来校组团招聘,各系(室)主任积极参与招聘会中的企业推介等等,为就业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关于今后工作的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就业工作总体目标和思路
全校就业工作以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质量为中心,面向行业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就业工作体系建设、创新创业环境建设,树立全员就业意识,扎实推进就业指导服务的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信息化,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确保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
(二)建立健全就业工作二级管理体制机制
全面落实学校加强二级管理的工作部署,加快就业工作的建章立制工作,完善“两级管理、学院为主”的就业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实行管理重心下移,校级行使规划、统筹、协调、指导、服务功能,院级负责具体组织贯彻落实,形成校院分工明确、齐抓共管、全员参与、优质高效的就业工作格局。
(三)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学校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和全校教职员工务必充分认识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全员抓就业的意识,弘扬校训精神,彰显办学特色,切实把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形成人人关心就业工作,人人参与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把“五个负责”的办学理念落实到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全过程。
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明确学院院长对本单位就业工作负有主要责任。要切实推进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和学产对接教学实践平台建设,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深化市场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促进专业设置、招生、人才培养、就业的联动,根据市场需求完善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就业工作纳入学院整体工作计划,统一部署,统一检查;定期召开就业工作专门会议,全面规划就业工作,研究、落实、督导工作开展;高度关注就业工作动态,着力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切实加强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四)强化管理,切实提高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
推进《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等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引入慕课教学,完善“三层次递进式”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根据各学院、各专业以及学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改进教学内容、方式和考核方法,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拓宽渠道,打造多方位、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加强大学生涯规划、职业发展规划,将就业观念教育、就业心理引导、职业素质培养等内容有机结合,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加强就业市场开发和实习、就业基地建设与管理,结合专业特点和生源情况,逐步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就业区域和企业群。搭建多种形式的“双选”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各级领导、行政人员、辅导员、专业教师的作用,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重点推荐,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做好信息咨询与服务。加强就业帮扶,引导学生多渠道就业。规范程序,加强审核,做好就业数据统计与就业派遣方案编制工作,做到数据准确,资料齐全。加强就业工作总结、探索,精心打造学院就业工作特色和品牌。
(五)为就业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学院在制定年度事业经费时要将就业工作经费列入经费总预算。对就业工作密切相关的就业指导、市场调查、信息交流、供需见面会等方面建立专项管理制度,保证经费的合理、有效使用。加强就业工作场地及设施设备管理与使用,为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保障。制定学院院长、主管院长(院长助理)、学工办主任、辅导员以及班主任职责体系,进一步明确规定各岗位的就业工作责任分工。切实提高专兼职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以及就业指导专业化水平,通过考核、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各位老师、同学们,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社会及高校面对的共同难题。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且具有自身的优势。稳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整体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仍然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我们要坚定一个信念——“动画学院的学生不能一毕业就失业”、“要充分保证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我相信,通过全校上下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我校就业工作的新突破!
(企划中心 编审:李涛)